北京中医医院室内导航系统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北京中医医院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诊疗机构,承载着大量患者的就医需求。其建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传统中医文化元素和现代医疗功能需求,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布局。随着中医服务的不断拓展和患者数量的持续增加,高效的院内导航成为提升就医体验的关键。无论是前来寻求特色中医诊疗的本地患者,还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都需要一种便捷的方式来快速找到挂号处、各个中医科室、检查室、药房等关键区域。
二、痛点概述
中医特色诊疗路径复杂问题
中医诊疗常常涉及多种疗法结合,如患者可能需要在不同楼层的针灸室、推拿室、中药熏蒸室等多个特色诊疗区域辗转,而这些区域的关联性和通行路径未得到有效整合,导致患者难以规划连续的诊疗路线。
传统科室划分对于中医综合治疗的理解不足,一些联合诊疗科室(如中西医结合康复科室)的位置设置未充分考虑患者就医流程,使得患者在不同诊疗环节之间浪费大量时间。
文化元素干扰导航识别问题
医院内丰富的中医文化装饰和传统建筑元素,如古典的屏风、雕花门窗等,虽然营造了良好的就医氛围,但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患者对方向和标识的判断,使患者容易迷失方向。
一些中医文化展示区域与诊疗区域在空间上相互交织,缺乏明确区分,导致患者在寻找目标科室时容易混淆。
中药房特殊导航需求问题
中药房通常面积较大,分为不同的取药窗口(如草药、颗粒剂、中成药等),患者在取药时不清楚自己所对应的窗口位置,且中药房内部的布局和引导标识不够清晰,增加了患者取药的时间成本。
对于需要代煎中药的患者,从缴费到送药地点和取药地点的引导不够明确,流程复杂,容易让患者不知所措。
三、解决方案
中医特色诊疗流程优化导航
根据中医常见诊疗模式,设计专门的诊疗流程导航模板。例如,对于常见的针灸 - 推拿 - 康复联合诊疗流程,系统自动规划出最便捷的连续路线,避免患者在不同楼层和区域之间来回奔波。
建立诊疗科室关联数据库,将相互配合的中医科室(如诊断科室与相应的治疗科室)在导航系统中进行逻辑关联,方便患者一次性获取完整的就医路线。
文化元素融合与区分标识
在导航地图和标识设计中,将中医文化元素与导航信息进行巧妙融合。例如,利用传统的中医图案来标注不同区域,同时保证其视觉上的清晰可辨性,使患者在感受文化氛围的同时不迷失方向。
在文化展示区域和诊疗区域的连接处,设置明显的过渡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当前所处位置和即将进入的区域性质,帮助患者区分不同功能空间。
中药房精准导航与流程引导
在中药房入口处设置自助查询终端,患者可以通过扫描缴费单或输入信息,获取自己取药窗口的具体位置信息。同时,在中药房内部设置清晰的地面和空中引导标识,采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类型的取药窗口。
对于代煎中药服务,在导航系统中详细标注代煎送药处和取药处的位置,并为患者规划从缴费处到这些地点的最佳路线。在关键节点设置电子引导牌,显示代煎流程信息和当前状态(如是否正在煎药、预计完成时间等)。
四、应用效益
患者层面
提高了中医特色诊疗的连贯性和效率,减少了患者在不同诊疗环节之间的转换时间,提升了就医体验,尤其对于需要长期接受综合中医治疗的患者意义重大。
使患者在欣赏中医文化的同时,能够更清晰地找到目标科室,减少因文化元素干扰而产生的迷路现象,增强就医的舒适度。
明确的中药房导航和代煎流程引导,大大缩短了患者取药时间,减少了患者在取药环节的困惑和焦虑。
医院层面
优化了患者就医流程,减少了因患者迷路或流程不明导致的拥堵和混乱,提高了医院整体的运行效率。
通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增强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有助于提升医院的口碑和形象,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
更合理的诊疗流程导航有助于医院整合医疗资源,提高中医综合诊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总结
北京中医医院室内导航系统方案针对医院独特的中医诊疗特点和建筑文化特色所带来的痛点问题,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导航、融合与区分文化元素标识、精准中药房导航和流程引导等措施,为患者提供了更高效、便捷、舒适的就医导航体验。同时,也为医院带来了运行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和医疗资源优化等多方面的效益,有助于北京中医医院在传承中医文化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现代患者的就医需求,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智慧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