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4年,亿万中国人的冬奥梦想被照亮,北京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世界焦点。相较于往届,“科技冬奥”是本届北京冬奥会的一大亮点,各种科技元素充斥着冬奥会的各个角落!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北京冬奥会上,那些让你意识到这是真正的「科技冬奥」的时刻
智能导航向导
在本届冬奥会场馆中,应用到了“智能向导”。基于 AI 技术,探索低成本、高精度、易使用的室内视觉定位方式。
进入场馆后,只需将手机网络连接到AR导航应用,打开摄像头,就能享受到智能向导服务。
相较于传统的室内定位技术,视觉定位技术具有高精度、易部署的特点,无需对室内建筑环境二次改造,仅使用视觉地图采集设备对现有环境采集,就可以实现定位功能。支持离线识别定位,在人流密度较大5G/4G无法完全覆盖的场所仍然可顺畅导航;AI+AR视觉导航,通过AI技术实现虚实融合的交互方式,增强用户体验;多源融合导航,基于视觉、蓝牙、WiFi、GPS等融合算法,快速定位,精准不漂移。
360度多角度观看
高手之间的对决就在毫厘之间。
在跳台滑雪运动赛场,通过时空定格技术把时序的连续动作定格到3D空间,不仅让观众看清动作,还实现了360度多角度观看。通过“3D+AI”技术的量化分析,可以把精确的滑行速度、腾空高度、落地远度、旋转角度等一系列运动数据,与原始画面叠加起来,通过“量化分析”技术辅助裁判评分。
首次云上转播
作为首届「全面上云」的奥运会,为了观众的沉浸式观赛,本次北京冬奥会将通过阿里云向全球转播,冬奥会核心系统实现了「全面上云」!
北京冬奥会实现史上首次全部以4K格式在云上转播,内容总时长预计达6000小时,刷新冬奥会记录。其中,部分核心环节、赛事中还将采用8K转播。这些赛事内容将在云上走向世界。
云上转播技术的使用,意味着各国转播机构将不仅仅依赖卫星传输,而将使用云基础设施向全球数十亿观众转播冬奥会赛事。
五面裸眼3D冰立方
24道激光在“冰立方”上回顾往届冬奥会,最后定格在“北京”。几个冰球运动员快速击打“冰球”使其撞击在冰立方上,激光迅速对冰立方进行“雕刻”。据了解,“雕刻”的视觉是在3D视效结合下所产生,而我们所看到的“冰立方”,则是利用三维装置,借助五面裸眼3D技术实现。
各类智能机器人上阵
防疫机器人、引导机器人、递送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各类机器人一一亮相场馆。
冬奥村内的“智慧餐厅”里的菜肴烹饪全程是由120台烹饪机器人独立完成。
5G送餐机器人和物流机器人,采用5G室内多功能云端技术,融合3D语义地图,结合激光雷达、超声、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多模态自主导航及避障的智能行走能力,可以进行自主规划路径、自主避障的智能送餐服务。
智能跟踪拍摄系统
备受瞩目的短道速滑比赛常常发生各种意外和碰撞,多角度的回放画面派上了大用场。网友纷纷感叹:谢谢猎豹!
这个跑得比运动员还快的摄像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针对大型快速直道和弯道运动项目进行跟踪拍摄需求研发,历时 5 年,学名为「超高速 4K 轨道摄像机系统」,除了实时跟踪运动员位置,还能配合转播需求,实现加速、减速、超越等动作,灵活捕捉比赛画面。
本届冬奥会上的科技元素还有很多,再回想起总导演张艺谋在赛前剧透的那句:
这场比赛很有科技含量,但是我们不炫技。
奥运热情点燃了这个冬天里的一把火。赛场上运动员们刷新纪录,而场馆内外则见证着科技应用的不断突破。正如奥运选手们不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人们将科技奥运推向新高度的追求也将继续下去。流水争先,绵绵不绝。
说明:
文中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素材整理,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